Skip to Content
汉高粘合剂技术

汉高粘合剂技术

800G/1.6T 光学器件助力 AI 革命

了解 800G 和 1.6T 光学器件如何通过提升数据中心的速度与效率,推动 AI 从渐进式发展走向革命性突破。了解汉高如何推动创新,满足日益增长的 AI 应用需求。

Farida Jensen
Market Strategy Manager Growth

5 分钟.

随着人工智能(AI)频频登上头条新闻,无论是关于AI如何改变工作方式的前瞻预测,还是企业界AI技术的最新动态,现在正是回顾AI发展历程、展望未来趋势的恰当时机。

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那些宏大的命题留给专家和未来学家去探讨,转而聚焦于三个核心维度:人工智能的本质内涵、其演进历程,以及数据中心技术如何通过创新应对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一现实课题。

具体而言,本文探讨了 800G/1.6T 光学器件在提供数据中心网络所需的高速和大带宽以支持 AI 功能方面的作用,因为无论 AI 多么先进,没有强大网络的支撑,AI 革命都将难以实现。

此图展示了一个数字大脑与人类头部轮廓,它由电路板构成,连接在深蓝色背景上。

什么是 AI?它如何发展至今?

任何看过电影《2001 太空漫游》的人都知道,AI 的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 56 年前,电影中的 HAL 9000 计算机多次“搅黄”宇航员的任务。 

作者 Arthur C Clark 曾表示,“HAL”这一名字并非像传言所说,是将“IBM”每个字母向前移一位,而是代表“启发式编程算法计算机”(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这个名称本身就是理解 AI 机器的一个很好起点。 

传统计算机依赖固定的算法和指令运行。而 AI 则通过结合启发式算法,使机器具备学习、决策甚至生成内容的能力,从而模拟出类似人类的智慧。 

人工智能的历史远早于电影中的 HAL 9000。

  • 正如 CNET1的一篇名为《在它们被称为机器人之前》的文章强调,早在 17 世纪,仿佛能自主移动的自动装置、仿人娃娃和机器就已经出现。
  • 到了 1955 年夏天,数学教授兼人工智能先驱 John McCarthy 在达特茅斯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并在 20 世纪 50 年代逐渐流行开来。
  • 1966 年,Joseph Weizenbaum 创建了第一个聊天机器人 ELIZA,灵感来自戏剧《卖花女》中的 Eliza Doolittle。ELIZA 扮演一位心理治疗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NLP) 与人类进行对话。
  •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启动了“第五代计算机计划”(FGCP),尝试打造以逻辑推理和 AI 功能为核心的第五代计算机。虽然如今鲜有人提及,但这项计划代表了人类对 AI 变革潜力的早期发现。
  • 1997 年,IBM 的深蓝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大师 Gary Kasparov,轰动全球。
  • 几年后,NASA 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在红色星球上自主探索。而如今“好奇号”和“毅力号”火星车接过了火星探索接力棒,它们都配备了 AEGIS AI 系统,依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神经网络来侦察地质目标。
  • 2011 年 Apple 推出 Siri,2014 年 Amazon Alexa 上市,自那以后,它们就成了我们的贴身助手。
     

这些例子展示了 AI 长期以来的渐进发展,直到 2022 年 11 月 30 日 ChatGPT 的问世,这是首个广泛生成式 AI 功能,标志着 AI 革命的开始。

无论这场革命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它将对计算和数据中心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而诸如 800G/1.6T 光学器件等创新技术,正助力行业迎接这一挑战。

应对数据中心 AI 对数据的巨大需求

生成式 AI 和深度学习训练模块对数据的需求极为庞大。AI 通过迭代过程来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它需要不断审阅庞大的数据集以建立理解能力。这需要耗用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根据 datacentral.com 2023 年的一篇文章,ChatGPT-4 拥有高达 1.8 万亿个参数,基于文本的生成式 AI 所使用的训练数据集就超过 PB 级,而且每进行一次学习迭代,所需处理的数据量都会进一步增加。

在 AI 服务器中,特别是 800G 群集中的图形处理单元 (GPU),能够高效处理计算密集型的 AI 训练和推理模块任务。像 Nvidia 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正是因为他们的 GPU 及其它产品对于推动 AI 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智能图形表示物联网概念的照片

为什么 800g/1.6T 光学器件是 AI 数据中心网络的关键所在

生成式 AI 的训练模块和数据集对 AI 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低延迟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Juniper Networks2 和 Network World3 的相关文章详细介绍了两家主要数据中心网络供应商如何应对这些难题。2023 年 Keysight 的博客则探讨了 1.6T 网络在 AI 等新兴技术中的关键作用。

为了满足 AI 数据中心网络日益增长的带宽和速度需求,800G 以太网及 800G/1.6T 光学器件成为必需品,目前 800G 以太网正在积极开发中。这涉及到各种技术方案,包括传统的线性驱动可插拔光学器件 (LPO) 收发器和共封装光学器件 (CPO) 等等。尽管各有优劣,但都在推动着技术向 800G/1.6T 方向整体进发。

来自以太网联盟成员 Synopsys 的 Priyank Shukla 预测,AI 数据中心网络将成为首批采用者,预计在 2025 年前部署 800G 以太网,在 2027 年前部署 1.6T 以太网。许多供应商已发布 800G 光收发器,并展示了 1.6T 收发器的样机。2024 年 1 月,以太网联盟的一篇博客文章4对这些成果及其他发展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为支持 AI 数据中心网络,设备提供商推出了支持 51.2Tbps 的 800G 交换机,用于连接 AI 服务器。这些交换机可以支持多达 32 个 OSFP800 或 QSFP-DD800 端口,能够使用 800G/1.6T 光学器件。通过提供更高的带宽和速度,800G/1.6T 光收发器能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 AI 应用延迟,助力解决 AI 数据中心面临的重重挑战。

汉高如何在 AI 数据中心革命中创造更高价值

作为材料技术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和数据中心应用材料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汉高将发挥关键作用,助力客户构建具备 800G/1.6T 能力的 AI 数据中心。

例如,数据中心消耗了全球 1-2% 的能源,而 AI 作为一种能源密集型应用,对能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800G/1.6T 光收发器设计师和制造商需加快开发低功耗产品的步伐,汉高正与领先的光收发器制造商紧密合作,共同设计低功率模块。

蓝色电路板的图片。
追求 1.6T 技术 - 数据领域新的北极星
点击此处阅读“2024 年脉动报告”,了解有关数据中心技术现状的更多见解

资源

  • 这是数据中心中服务器的未来概念图片。

    专为下一代数据中心 IC 设计的界面导热相变材料

    本案例研究探讨了低压力、低热阻抗的界面导热相变材料如何为下一代数据中心 IC 提供急需的解决方案。

    10 分钟.

  • 此图展示了可插拔光学收发器上的微型热界面涂层。

    经久耐用的 TIM 涂层改善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散热并提高性能

    本案例研究探讨了一种耐用薄涂的热界面涂层如何改善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散热并提高性能。

    10 分钟.

  • 印刷电路板上方冰块的图片

    热量正在袭来

    如今,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对全球数据通信和电信行业至关重要。当网络性能严重依赖电力和冷却技术时,热管理的重要性也随之上升。
  • 图片:充满未来感的电路板,宛如夜晚中的一座城市

    微观材料,宏观影响

    在当今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空前扩展的世界中,人们对于提升设备性能和增强稳定性的需求正在加速增长。而这种快速扩展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不仅要以更快的速度处理更多数据,还要适应新兴技术的发展。
  • 带有光纤网络电缆背景的图片

    2023 年数据中心脉动报告

    随着数据中心对更快网络速度和更高吞吐量的需求日益高涨,800 千兆以太网 (GbE) 正逐渐成为网络领域的下一个重大趋势,它能够提供充足的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 一名男子在数据中心弯腰的图片

    2024 年数据中心脉动报告

    技术创新和进步对数据中心从 800G 向 1.6T 过渡的影响。

是否在寻找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为您出谋划策

我们的专家随时为您待命。

  • A female call-center employee smiling and wearing a headset while working in an office.

    申请咨询

  • LOCTITE 263 螺纹锁固剂 - 螺栓应用

    申请样品

  • A black female employee scans packages in a warehouse. In the foreground there is the woman with the yellow scanner, in the background scaffolding can be seen.

    提交订单请求

正在寻找更多支持方案?

我们的支持中心与专家团队随时协助您解决业务需求方面的问题。